2001年7月13日晚22时15分,百年奥运“情定”北京的同时,北京奥组委向世界作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庄严承诺。
在北京申奥刚获得入围时市政府就作出了决定:北京市政府的所有文件和市长、副市长的名片一律使用再生纸,这是北京申奥入围后向“绿色奥运”迈出的第一步;奥运会场馆周围80%~90%的路灯将采用太阳能发电技术,供应奥运村的洗浴热水大部分将利用太阳能,所有这些,均是北京“绿色奥运”的发展及其目标。自此,新能源,这个在当时世人还不熟稔的概念踏上了它的奥运之旅。
在三大理念中,科技成为实践理念、支撑奥运的关键因素。其中新能源的运用更好地诠释了科学技术与奥林匹克精神的融合。而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发电以及遍布各处的绿色节能奥运设施,完美体现了科技对“绿色奥运”的支撑,凸显了中国实施节能减排、保护世界环境的决心和强大的科技能力;时值2008年北京奥运会盛典落下帷幕,新能源及更多先进节能环保技术所打造的北京奥运会用一份满意的答卷向世界兑现了当初的承诺。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在国家体育馆等7个奥运场馆中得到了应用,主要分布在国家体育场也就是鸟巢(4个入门处和检票厅)以及奥林匹克景观大道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处。总装机容量接近800多千瓦,年发电量77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227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60吨。这些绿电供应51万多平方米的奥运会场馆等设施的空调系统用电,能源供应比例达到了26%以上。
除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外,奥运村采用再生水源热泵系统提供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每年节约3600吨标准煤左右的能源;而已经建成的官厅风电场也是供应奥运场馆绿电的主力,5万千瓦的机组每年1亿度电的生产能力将在奥运会之后惠及北京市民。
相关专家认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技术的大量使用是有效集成满足奥运会建设需求的科技资源的具体体现,通过科学技术与奥运精神的完美融合,使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传播新能源科学知识、促进科技进步并惠及社会的平台。
曾任科技部秘书长的石定寰向本报记者详细介绍了北京奥运会的另一位非常重要的新能源“主角”,进入奥运场馆服务的整个过程。这个新能源“主角”就是新能源汽车,其中包括燃料电池车、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石定寰认为:“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对新能源技术和产业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虽然这种影响和最初的设想还有差距。”
新能源汽车作为科技部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办公室的一个长期项目,在“十五”、“十一五”和“863”计划中都被作为重点来支持。
北京奥运会提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后,科技部设立了科技奥运专项,下设10多项重大项目,并且继承科技部已经在组织的新能源汽车专项成果,召集各方专家赶在奥运前拿出相关成果,每年拨放4000多万元的支持经费。在各方面的积极努力下,一批代表国际领先科技水平的新能源汽车开进2008年北京奥运会。
科技部发展司是负责科技奥运具体统筹规划和协调组织的综合部门,计划处处长田野介绍说:“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在节能、环保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常规燃油车的发动机效率在29%左右,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效率在40%以上,3种新能源汽车所用电驱动系统的效率在90%以上,并且都配备了刹车能量回馈系统。与传统车相比,混合动力汽车的节油率在30%以上,纯电动客车百公里耗电约100度,同级别汽油车同样的行驶里程油耗约为30升,在直接成本价格上节省1/3左右。”田野认为,新能源汽车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的运行,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在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方面对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态度。中国会于技术条件允许时,在经济和政策综合作用下,将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版”新能源汽车逐步推进市场,让新能源汽车进入百姓的家庭,而北京奥运会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和推广的途径。
在科技部主楼下泊着的一辆上海大众与上海神力科技提供氢动力系统的新能源汽车,田野处长向记者介绍:“这辆车目前的成本约为人民币100万元左右。尽管这辆车目前的造价比较高,但随着技术进步,尤其是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展示,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技术实力与先进国家处于同等水平,更多的人认识到了它广阔的发展前景,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势必会推进。”
北京奥运会是一次人类体育盛典,同时也成为了中国高新技术推广的平台。石定寰说:“在很多节能的标准方面,2008年奥运会促进了中国标准与世界节能标准的结合。例如北京奥运场馆建设的节能标准就远远高于我们的国家标准。在参照了美国等先进国家的节能指标后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标准,在更多考虑节能因素情况下,从长期运行的角度来看更适应未来的节能环保要求。”
据悉,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使用新能源汽车数量最多的一届奥运会,新能源汽车已然是本届奥运会的一个标志。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使用和推广是践行我国交通领域中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举措,它的产业化推广将为全力推进节能减排作出重要贡献。


